經典丹寧品牌 Levi\’s 日前於 10/18 與擅長於重置丹寧的 Sami Miro Vintage 聯手推出合作系列,代表著「丹寧」強勢回潮的同時,「Remake Denim」也正逐漸步入主流的視野 。 然而,當你細細品味那些被定位為「Remake Denim」的品牌,便能發現品牌之間所使用的製作手法其實大有學問。
近年「Remake Denim」隨著時間與潮流的推移,產生出不同製作方式…
從「重製改版」 到「 解構拼接」:
於 2014年所成立的品牌:Re/done Denim 品牌成立初期便採用 Vintage Levi\’s 進行重製改版,將其改為永不退流行的經典刷破貼身牛仔褲版型,搶佔名人衣櫥,包含 Hailey Bieber、Blackpink 的 Lisa 都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著用過。
而同樣以改製 Vintage Levi\’s 做為主要設計項目的丹寧品牌 EB Denim,則不僅止重製,而是更進一步解構、拼接,甚至加入新的元素,如拼接丹寧、交叉褲頭、側腰鍊條、異色對比,以及利用古著的特點作出口袋重置移位的深淺色差等等巧思設計。除了讓 Gigi Hadid、Bella Hadid 等人為之風靡外,也為接下來的古著丹寧改製品牌帶來不少啟發。
Sami Miro Vintage 則是於 2015 年在洛杉磯成立,以環保概念出發,單品皆為回收舊衣布料重製而成的設計師品牌。由於貫徹環保,並同時不失創意的獨家設計,使得 Sami Miro Vinatge 成為眾多歐美時尚圈名人的心頭好,更是 Kylie Jenner 熱愛著用的品牌之一。而品牌中的單品像是:不對稱洋裝、短版 V Cut Hoodie、迴紋針棉褲,以及由 Vintage Levi\’s 重組所拼接而成的 Porterhouse Jeans 等單品在推出後更是叫好又叫座,頻繁出現於社交媒體上。
推至潮流巔峰:
而 2017 年由 Josué Thomas 所成立的 Gallery Dept. 則直接將「古著丹寧改製單品」推上潮流巔峰。其以 Vintage Levi\’s 與 Vintage Carhartt 作為底板,所創造的喇叭褲型 \”La flare\”,加上手繪潑墨特色,成為近年象徵「潮流文化」最經典的褲款之一。
然而就在 Gallery Dept. 與 Lanvin 推出聯名系列不久,準備迎來更具規模的營運時,Josué Thomas 卻選擇於 2021 年 9 月 宣布急流勇退,暫時關閉該品牌,他期許自己作為一名藝術家能持續創作,選擇暫別時尚圈。
解構再進化:
具實驗性、擅於探索物品藝術價值的歐洲品牌 Bless 所推出的 ”Overjoggingjeans”,則是將可回收材質的 Nike 棉褲與 Vintage Levi\’s 作前後異材質拼接,將舒適休閒與時髦兩元素,俐落又明確的落實在一件單品上,讓「Remake Denim」在層次上又更具變化。
獨愛「Vintage Denim」 的原因:
綜觀前述的「Remake Denim」品牌便可發現,多數設計師選擇「Vintage Denim」作為改制,其原因為:
對於「環境友善」、「永續性」議題的重視:
丹寧的製造長久以來都因其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與浪費、所造成的汙染包括原料棉花的農藥問題、布料染色過程中耗費大量水資源,與利用合成化學物質導致水汙染等,而為人所詬病。根據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統計,製作一條牛仔褲能用上1公斤的棉花,1公斤棉花的種植平均耗費8506公升的水量,足夠讓人淋浴122次。加上製造過程中得經過不少特殊加工,例如丹寧表面的作舊、磨損,其所使用到的工法與化學材料甚至會對員工的健康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在此使用回收古著的好處顯而易見:大幅減少新單品製造所產生的環境汙染,以及衣料的浪費。
無法複製的歷史痕跡:
二十年前所生產製造的丹寧單品多為美國製,不論是版型、五金,以及材質厚實度、面料的堅韌感都是現代丹寧製品相對難以企及。並在前主人積年累月的穿著、囤放、水洗與日曬,造就獨一無二的水洗、褪色,甚至是自然磨損、作舊效果,和人一樣,每件有其獨特個性的古著都是錯過就不會再有的。
這些品牌不只是給潮流帶來新元素,更因為他們在改製古著上所發揮的想像與創造力,在修補古著後進行點綴、改製、甚至重構,讓這些「老丹寧」可以繼續發光下去。他們對古著的重新詮釋予其注入了新的靈魂,但相信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的著用者,對這項單品的愛都是一樣的。
收藏改製丹寧,除了可以得到獨一無二、只屬於自己的珍藏單品之外,更能為被汙染嚴重的環境盡一份心力,只要擁有大膽突破的創意與對待古著的細心,誰說時尚總一定是環保的反義詞呢?